名句 |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 |
释义 |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老子 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四章》摘自《老子·德经·第四十四章》 解释: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?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?获取和丢失相比,哪一个更有害?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;过于积敛财富,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。所以说,懂得满足,就不会受到屈辱;懂得适可而止,就不会遇见危险;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。 原文摘要: 注释参考亲身亲身 (qīnshēn) 自身 personal;firsthand 亲身经历多得(1).谓得到的多;容易得到。 汉 焦赣 《易林·损之睽》:“府藏之富,玉以振贷,捕鱼河海,罟网多得。” 汉 孔融 《荐祢衡表》:“钧天广乐,必有奇丽之观;帝室皇居,必畜非常之寳。若 衡 等辈,不可多得。”《宋史·曹彬传》:“上亦大笑,乃赐 彬 钱二十万。 彬 退曰:‘人生何必使相,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。’” (2).犹多亏。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多得 王进 尽心指教,点拨得件件都有奥妙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当初在 东京 时,多得 林冲 看顾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又因他丈夫昔年争买田地一事,多得 狗儿 他父亲之力。” 必大谓后世必然兴旺。语出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且吾闻 唐叔 之封也, 箕子 曰:‘其后必大。’ 晋 其庸可冀乎?” 唐 严维 《送李秘书往儋州》诗:“ 玄成 知必大,寧是泛沧浪。” 厚亡亡失很多。《老子》:“知盈而持,知鋭而揣,已为不善,况盈不持而金玉满堂者乎?将多藏厚亡,莫之能守矣!” 唐 白居易 《闲坐看书贻诸少年》诗:“多取终厚亡,疾驱必先堕。” 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。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《晋书·列女传·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》:“今国虽小,足以为政,知足不辱,道家明诫也。” 清 姚莹 《与余小坡书》:“ 汉 二 疏 ,辞官归里,所谓知足不辱者也。”亦作“ 知止不辱 ”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宣帝纪二》:“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:‘吾闻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’”《元史·察罕传》:“﹝ 察罕 ﹞尝以病请告……顾 李孟 曰:‘知止不辱,今见其人。’” 成语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。表示不要有贪心。知足不辱出处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《汉书·疏广传》:“吾闻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”使用例句常言:“知足不辱。”官人宜急流勇退,为山林娱老之计。知止不殆谓适可而止,就能避免危险。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”《汉书·疏广传》:“ 广 谓 受 曰:‘吾闻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”,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’” 宋 苏轼 《黄州安国寺记》:“﹝ 继连 ﹞为僧首七年,得赐衣,又七年,当赐号…… 连 笑曰:‘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。’卒谢去。”亦作“ 知足不殆 ”。 汉 荀悦 《汉纪·宣帝纪二》:“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:‘吾闻“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”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’” 可以可以 (kěyǐ) 表示可能或能够 can;may 可以为富安天下,而直为此廪廪也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不坏;还好 not bad;passable;pretty good 她的英语还可以 很;厉害 awful;very;extremely 这真闲得可以长久长久 (chángjiǔ) 时间延续很长 for long; permanently;for a long time 不是长久之计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