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上取象於天,下取法於地,中取则於人,人之所以群居,和壹之理尽矣。 |
释义 | 上取象於天,下取法於地,中取则於人,人之所以群居,和壹之理尽矣。李昉、李穆、徐铉 《太平御览·礼仪部·卷二十四》摘自《太平御览·礼仪部·卷二十四》 解释:礼的制定,上取法于天,下取法于地,中间取法于人,人们共同居住、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。 原文摘要: 注释参考取象(1).以某事物作为榜样。《庄子·天道》:“夫尊卑先后,天地之行也,故圣人取象焉。” (2).取某事物之征象。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象数一》:“所谓青龙者,东方厥阴之气,其性仁,其神化,其色青,其形长,其虫鳞……其他取象皆如是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象数一》:“四方取象:苍龙、bai1*1虎、朱雀、螣蛇。” 取法[take as one's model] 效法 详细解释取以为法则;效法。《礼记·三年问》:“上取象於天,下取法於地,中取则於人。”《汉书·魏相传》:“天子之义,必纯取法天地,而观於先圣。” 宋 秦观 《主术》:“愿鉴 汉 唐 之弊,专取法於 仁祖 。” zhou1-1恩1~1来 《老区半老区的土改与整党工作》八:“ 平山县 的典型经验,应为各地所取法。” 取则取作准则、规范或榜样。《文选·任昉<王文宪集序>》:“挂服捐驹,前良取则。” 李善 注引 赵岐 《三辅决录》:“ 长安 刘氏 ,唯有 孟公 ,谈者取则。”《隋书·经籍志四》:“﹝ 挚虞 ﹞自诗赋下,各为条贯,合而编之,谓为《流别》。是后……属辞之士,以为覃奥,而取则焉。” 明 宋濂 《恭题御制论语解二章后》:“虑一二儒臣未达注释之凡,乃手释二章以赐 克表 ,俾取则而为之。” 所以所以 (suǒyǐ) 表示因果关系,常与“因为”连用 so;therefore 因为刻苦训练,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should be;have to 忘乎所以 所用;用来 use 夫仁义辨智,非所以持国也 原因;缘故 reason;origin 故今具道所以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。——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群居群居 (qúnjū) 成群地聚居于一处 live in groups和壹见“ 和一 ”。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