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不痴不聋,不作家翁。 |
释义 | 不痴不聋,不作家翁。司马光 《资治通鉴·唐纪四十》摘自《资治通鉴·唐纪四十》 解释:不装聋作哑、不装傻,就当不了别人的公公、婆婆。 原文摘要: 注释参考不痴不聋不痴不聋 (bùchī-bùlóng)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,装聋作哑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不聪不明,不能为王,不痴不聋,不能为公 成语解释人不傻,耳朵也不聋。常与“不成姑公”连用,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阿婆阿公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不痴不聋出处汉·刘熙《释名》卷二:“不瘖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使用例句鄙谚有之:“不痴不聋,不作家翁。”不作(1).不兴起;不兴盛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暴民不作,诸侯宾服。” 孔颖达 疏:“不作,谓不动作也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圣王不作,诸侯放恣。” 赵岐 注:“不作,圣王之道不兴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“无令财货上流,则逆不作。”《文选·班固<两都赋序>》:“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,王泽竭而诗不作。” 李善 注:“作,兴也。” (2).不耕作;不写作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耕事方急,一日不作,百日不食。” 清 顾炎武 《金陵杂诗》之一:“诗人长不作,千载尚风流。” 方言。不能,情理上不容许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七回:“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,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。” 家翁一家之主;家长。 清 李渔 《奈何天·妒遣》:“若使原情都可恕,只将罢软罪家翁。” 指婆婆、公公。《敦煌变文集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》:“若是家翁在上,伯叔性难,昼夜不惮劬劳,旦夕常怀忧惧,衝寒受热,盖是寻常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代宗大历二年》:“上曰:‘鄙谚有之:不痴不聋,不作家翁。’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