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死去岂馀毫发恨,生前观独遇知音 |
释义 | 死去岂馀毫发恨,生前观独遇知音汪炎昶 《读孙元京诗集》出自宋代汪炎昶《读孙元京诗集》:倚时独幸识斯人,不尔终身憾不禁。 注释参考发恨犹发狠。《jin1*1瓶1*1梅词话》第六二回:“那厮他刚纔发恨而去,明日还来拏我哩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三:“老太婆忽然愤激,一骨碌爬了起来,扁着嘴巴,一股劲儿发恨。” 杨朔 《滇池边上的报春花》:“传说古时候有个好人,爱上个姑娘,没能达到心愿,一发恨,就到 西山 去刻‘龙门’。”参见“ 发狠 ”。 生前[during one’s lifetime;before one's death] 指死者活着的时候 这是烈士生前立下的誓言 详细解释指死者还活着的时候。 晋 陆机 《豪士赋》序:“游子殉高位於生前,志士思垂名於身后。” 宋 辛弃疾 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词: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髮生。” 曹禺 《<王昭君>献辞》:“ 周总理 生前交给我这个任务,写 王昭君 历史剧。” 遇知受到赏识。 唐 韩愈 《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》:“子之遇知於 卢公 ,真所谓知己者也。” 宋 佛印 《致苏东坡书》:“尝读 退之 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,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,犹能坐茂树以终日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