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一来长安罢,眼大不相参 |
释义 | 一来长安罢,眼大不相参刘禹锡 《插田歌》出自唐代刘禹锡《插田歌》:连州城下,俯接村墟。 注释参考一来(1).来一趟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 晋 楚 将平,诸侯将和,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。” 唐 白居易 《赠昙禅师》诗:“五年不入 慈恩寺 ,今日寻师始一来。”《宋史·卓行传·巢谷》:“ 苏軾 责 黄州 ,与 谷 同乡,幼而识之,因与之游。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, 谷 浮沉里中,未尝一来相见。” (2).常与“二来”、“三来”等连用,列举理由或目的。 元 关汉卿 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一来庆贺功劳,二来犒赏孩儿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,二来见 凤生 靦覥,心里也有些喜欢,要在里头撮合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咱一来是为行好,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。” 朱自清 《给亡妇》:“你常生病,却总不开口,挣扎着起来;一来怕扰我,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。” (3).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。 鲁迅 《故事新编·序言》:“不记得怎么一来,中途停了笔,去看日报了。” 巴金 《家》七:“他自己把心关着,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,你想,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?” 老舍 《正红旗下》十:“到端午、中秋、重阳,大家若是都作些诗,喝点黄酒,有多好呢!哼,那么一来,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!” (4).蒙语ire的音译。“来了”之意。《华夷译语》等作“亦列”。 明 黄元吉 《流星马》第二折:“通事见正旦云:‘也七阿妈萨一来四。’”参阅 方龄贵 《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》。 长安[Chang'an]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,西汉、隋、唐等朝的都城,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详细解释(1).古都城名。 汉高祖 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 东汉 献帝 初、 西晋 愍帝 、 前赵 、 前秦 、 后秦 、 西魏 、 北周 、 隋 、 唐 皆于此定都。 西汉 末绿林、赤眉, 唐 末 黄巢 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。故城有二: 汉 城筑于 惠帝 时,在今 西安市 西北。 隋 城筑于 文帝 时,号 大兴城 ,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东、南、西一带。 唐 末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,即今 西安城 。 (2). 唐 以后诗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称。 唐 李白 《金陵》诗之一:“ 晋 家南渡日,此地旧 长安 。” 宋 周密 《武林旧事·淳熙八年》:“雪却甚好,但恐 长安 有贫者。” 清 龚自珍 《同年冯文江索诗赠行》:“ 冯君 才大行孔修,少年挟策 长安 游。” 眼大形容眼高,看不起人。 元 尚仲贤 《柳毅传书》第四折:“[ 柳毅 云]:‘我与小娘子素不相知,有甚么忆旧来?’[正旦做微笑科,云]:‘ 柳官人 ,你好眼大也!’” 相参亦作“ 相叅 ”。1.相互参证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遣他候,奉资之如前候,反,相参审信,厚赐之。” 汉 严遵 《道德指归论·以正治国》:“兵德相保,法在中央,法数相叅,故能大通。” (2).参加。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官制象天》:“每一选有三人,三四十二,十二臣相参,而事治行矣。”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明詔既许,復令臣等得与相参。” 亦作“ 相叅 ”。1.相互参错;间隔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定势》:“虽復契会相参,节文互杂,譬五色之锦,各以本采为地矣。”《资治通鉴·周赧王三十二年》:“﹝ 卫嗣君 ﹞又爱 泄姬 ,重 如耳 ,而恐其因爱重以壅己也,乃贵 薄疑 以敌 如耳 ,尊 魏妃 以偶 泄姬 ,曰:‘以是相参也。’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雍熙二年》:“自今诸科并令量定人数,相参引试,分科隔坐,命官巡察监门,谨视出入。” (2).相近似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到得 辽 人,一般称‘帝’称‘宗’;以至官员职名大半与中国相参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