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:

 

名句 流水东西岐路分,幽州迢递旧来闻。
释义

流水东西岐路分,幽州迢递旧来闻。

杨巨源 《赠从弟茂卿》

出自唐朝杨巨源《赠从弟茂卿》

吾从骥足杨茂卿,性灵且奇才甚清。海内方微风雅道,
邺中更有文章盟。扣寂由来在渊思,搜奇本自通禅智。
王维证时符水月,杜甫狂处遗天地。流水东西岐路分,
幽州迢递旧来闻。若为向北驱疲马,山似寒空塞似云。

注释参考

流水

流水 (liúshuǐ) 流动的水 running water 落花流水春去也。 商店销售额 turnover in business 流水收入 立即;赶快;急急忙忙 in hurry 他流水就说

西岐

古邑名。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。《封神演义》第十九回:“汝父被覊 羑里 , 西岐 内外事托付何人?”

路分

(1).犹路子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三回:“甚么叫是顾绣?可是甚么东西?你详细説个来歷,好叫我照了路分寻思。”

(2). 宋 元 时路制的区域范围。 宋 范仲淹 《与韩魏公书》之十二:“某昨赴 邠州 设御捍之势,实惧自己路分内放过寇马,入挠 关中 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·昏钞》:“外头行省所辖的路分里,倒换昏钞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英宗治平四年》:“凡系科率所及路分,当职官吏,各据确数,明立期会,务在爱惜官私物力。”

(3).指路一级的地方武官。 宋 文天祥 《指南录·<出真州>诗序》:“予在门外,久之,忽有二人来,曰:‘义兵头目 张路分 , 徐路分 也。’”

幽州

(1).亦作“ 幽洲 ”。古九州之一。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东北曰 幽州 。”《尔雅·释地》:“ 燕 曰 幽州 。”“ 燕 ”指 战国 燕 地,即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一带。《书·舜典》:“流 共工 于 幽洲 。” 孔 传:“象恭滔天,足以惑世,故流放之 幽洲 北裔。”

(2).州名。 汉武帝 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。 东汉 治所在 蓟县 (今 北京 城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 河北 北部及 辽宁 等地。

迢递

亦作“ 迢遰 ”。亦作“ 迢逓 ”。亦作“ 迢递 ”。1.遥远貌。 三国 魏 嵇康 《琴赋》:“指 苍梧 之迢递,临迴江之威夷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》诗:“居人莽牢落,游子方迢遰。” 唐 欧阳詹 《蜀中将回留辞韦相公》诗:“明晨首乡路,迢逓孤飞翼。” 元 刘君锡 《来生债》第二折:“怎熬的程途迢递,更和那风雨瀟疎。” 明 何景明 《辰溪县》诗:“蛮音闻渐异,迢递动乡愁。” 清 孙枝蔚 《坐逆风船同赵天醉作》诗:“水程迢逓日将晡,风伯颠狂雨又俱。” 章炳麟 《东夷诗》之三:“三步復五步,京市亦迢遰。” 王统照 《牧羊儿》诗:“故乡迢递。”

(2).指思虑悠远。 明 梅鼎祚 《玉合记·詗约》:“当此春景融和,不奈乡心迢递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望上林何日得双栖,心迢递。”

(3).高峻貌。 晋 陶潜 《读<山海经>》诗之三:“迢递 槐江岭 ,是为 玄圃 丘。” 南朝 齐 谢朓 《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》诗:“结构何迢遰,旷望极高深。” 南朝 梁 王锡 《宿山寺赋》:“延层轩之迢逓,属广廡之踟蹰。” 宋 司马光 《王君贶宣徽垂示<嵩山祈雪诗>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》:“山椒迢遰峻无极,行挽枯藤蹋危石。” 苏曼殊 《无题》诗之二:“寄语 麻姑 要珍重,凤楼迢递燕应迷。”

(4).曲折貌。《陈书·江总传》:“喜园迢遰,乐树扶疎。” 元 杨载 《诗法家数·七言古诗》:“七言古诗,要铺敍,要有开合,有风度,要迢递险怪,雄俊鏗鏘,忌庸俗软腐。”

(5).婉转貌。 宋 丘崈 《夜行船·越上作》词:“恣乐追凉日暮,簫鼓月明人去,犹有清歌迢逓,声在芰荷深处。” 瞿秋白 《赤都心史》二七:“有一人奏携琴,一人奏繁华令相和,风雷疾转,泉漏铿锵……最动人处却在抑扬迢递间写得人心弦上的言语。”

(6).连绵不绝貌。 南朝 梁 沉约 《九日侍宴乐游苑》诗:“虹旌迢逓,翠华葳蕤。” 唐 杨巨源 《送绛州卢使君》诗:“朱栏迢递因高胜,粉堞清明欲下迟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山围草木翠烟平,迢遰新城接旧城。”

(7).时间久长貌。 唐 韦应物 《春宵燕万年吉少府南馆》诗:“河汉上纵横,春城夜迢递。” 唐 元稹 《古决绝词》之三:“一去又一年,一年何可彻。有此迢递期,不如死生别!”

见“ 迢递 ”。

旧来

从前;向来。《北史·齐永安王浚传》:“二兄旧来不甚了了,自登阼已后,识解顿进。” 唐 张敬忠 《边词》:“ 五原 春色旧来迟,二月垂杨未掛丝。” 宋 杨万里 《试毗陵周寿墨池样笔》诗:“旧来鸡距説 宣城 ,近来墨池説 毗陵 。” 鲁迅 《<朝花夕拾>小引》:“惟独在记忆上,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。”

随便看

 
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4/11/10 22:53: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