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内讼诚知止,外言犹匪忱 |
释义 | 内讼诚知止,外言犹匪忱张九龄 《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》出自唐代张九龄《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》:为郡久无补,越乡空复深。 注释参考内讼内心自责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:“讼,犹责也。言人有过,莫能自责。”《晋书·蔡谟传》:“且归罪有司,内讼思愆。若遂致之于理,情所未忍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感事》诗:“内讼敢不勤,同忧在僚友。” 谢觉哉 《姜梦周同志传》四:“这就是 梦周 同志的品质--最优秀的gong1*1产1*1党人品质,如果说别人的好,是‘勉强而行之’(经过内讼与自省的)或‘利而行之’(有所为),那么, 梦周 同志算得上是‘安而行之’了。” 知止(1).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……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止者,所当止之地,即至善之所在也。知之,则志有定向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》诗:“味道怜知止,遗名得自求。” 宋 程颐 《四箴·听箴》:“卓彼先觉,知止有定。闲邪存诚,非礼勿听。” (2).谓懂得适可而止;知足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五:“贪物而不知止者,虽有天下不富矣。”《新唐书·李靖传》:“﹝ 靖 ﹞会足疾,恳乞骸骨,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:‘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……公今引大体,朕深嘉之。’”《四游记·铁拐独步遇师》:“知止不求才,金睛半倦开;振衣千仞冈,何必恋尘埃?” 清 唐孙华 《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》:“量力宜知止,适志在无营。”参见“ 知止不殆 ”。 外言(1).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外言不入於梱,内言不出於梱。” 郑玄 注:“外言、内言,男女之职也。不出入者,不以相问也。”《新唐书·魏元忠传》:“令出入禁掖,使内言必出,外言必入,固将弄君之法,纵而不禁,非所以重宗庙、固国家。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天命诏旨书》:“咨尔臣工,当别男女,男理外事,内非所宜闻;女理内事,外非所宜闻。朕故特詔,继自今,外言永不准入,内言永不准出。” (2).譬况字音用语。指韵母的细音。与“内言”相对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而古语与今殊别,其间轻重清浊,犹未可晓。加以内言外言,急言徐言,读若之类,益使人疑。”按,“外言”指语音幽细。参阅 周祖谟 《问学集·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》。 匪忱不诚实,不讲信用。《文选·潘岳<寡妇赋>》:“嗟予生之不造兮,哀天难之匪忱。” 李善 注:“言天行祸难,不由诚信也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