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三戍渔阳再渡辽,騂弓在臂剑横腰 |
释义 | 三戍渔阳再渡辽,騂弓在臂剑横腰张仲素 《塞下曲五首》出自唐代张仲素《塞下曲五首》:三戍渔阳再渡辽,騂弓在臂剑横腰。 注释参考渔阳(1).地名。 战国 燕 置 渔阳郡 , 秦 汉 治所在 渔阳 (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)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 二世 元年七月,发閭左适戍 渔阳 ,九百人屯 大泽乡 。” (2).地名。 唐玄宗 天宝 元年改 蓟州 为 渔阳郡 ,治所在 渔阳 (今 天津市 蓟县 )。 唐 杜甫 《后出塞》诗之四:“ 渔阳 豪侠地,击鼓吹笙竽。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传概》:“ 唐明皇 欢好霓裳讌, 杨贵妃 魂断 渔阳 变。” (3).即《渔阳参挝》。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闹榭》:“《玉树》难谐拍,《渔阳》不辨挝。”参见“ 渔阳参挝 ”。 (4).复姓。 汉 有少府 渔阳鸿 。见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 横腰(1).横系腰间。 北周 庾信 《岁晚出横门》诗:“据鞍垂玉帖,横腰带锦心。” 唐 李白 《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》诗:“岂无横腰剑,屈彼 淮阴 人。” (2).指带剑。 清 钱谦益 《答何三季穆》诗:“係累行人传秃节,参夷降将诧横腰。” (3).犹拦腰。 郭沫若 《水平线下·到宜兴去》:“我乘的是一只小船,载子又没有十分载平稳,被风横腰一吹,骨噜噜地便落在漩涡里打了一个旋转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