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:

 

名句 逢本分钳锤,煆成非外物
释义

逢本分钳锤,煆成非外物

释印肃 《示杨仲质》

出自宋代释印肃《示杨仲质》:

谁识一微尘,於中藏本佛。
时时常放光,照烛一切物。
只许信心人,在处无轻忽。
这回味未应,不离金刚骨。
逢本分钳锤,煆成非外物

注释参考

本分

(1) [one's duty]∶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

(2) [agendum]∶属于实际职责的事

(3) [not go beyond one’s bounds]∶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

本分人

详细解释

亦作“ 本份 ”。1.根据一定的名分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小辩不如见端,见端不如见本分。” 杨倞 注:“分,上下贵贱之分。”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:“‘本分’上本无‘见’字。此涉上两‘见端’而衍。本分者,本其一定之分也。”

(2).本人的身分地位。 南朝 陈 徐陵 《答诸求官人书》:“所见诸君,多踰本分,犹言太屈,未喻高怀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﹝ 卜乔 ﹞平昔是个游手游食,不守本分,惯喫白食,用白钱的主儿。” 叶紫 《杨七公公过年》:“他总觉得,儿子有许多地方,的确是那个、那个了一点的。不太肯守本份。”

(3).安分守己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这 张主管 是个本分之人,况又是个孝顺的,听见娘説,便不往舖里去。” 元 张养浩 《山坡羊》曲:“本分世间为第一,休使见识,乾图甚的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四回:“ 武松 道:‘家兄从来本分,不似 武二 撒泼。’” 曹禺 《雷雨》第一幕:“妈是个本分人,念过书的,讲脸,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。” 沙汀 《淘金记》二:“他想提醒大家,他不仅是个老爷,还是个道地的袍哥大爷,任何提劲撒野的话,他也是在行的,并不比别的人本份。”

(4).本身分内的。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 刘栖楚 为京兆尹,常语县官曰:‘诸公各自了本分公事。’”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令公笑道:‘为将者出师破贼,自是本分常事,何足为喜?’”

(5).指本身分内的事。 元 王实甫 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口叫道:‘我自有妻,我是 崔相国 家女婿。’那尚书有权势气象,那里听,只管拖将入去了。这个却纔便是他本分,出於无奈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十七:“这样想时, 焕之 觉得对于职务上毫无遗憾,自己的本分只是继续努力。”

(6).犹本来。 元 张寿卿 《红梨花》第二折:“本分天然白雪香,谁知今日却浓粧。”

钳锤

亦作“ 钳鎚 ”。1.铁钳和铁锤。 元 张宪 《北庭宣元杰西番刀歌》:“七月七日授冶师,手作钳鎚股为礪。”

(2).谓剃落头发,锤打身体。比喻禅家的授受点化。 宋 苏辙 《赠方子明道人》诗:“钳鎚橐籥枉心力,虀盐布被随因缘。” 明 屠隆 《昙花记·祖师说法》:“金鎞抉翳,全蒙 迦老 钳锤。” 清 郑燮 《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》之二:“本分钳锤公透脱,更何了悟教诸孙。”

(3).一钳一锤。比喻严格的训练,严厉的教诲。 宋 德洪 《跋山谷字》:“ 山谷 翰墨妙天下,盖所谓本分钳鎚。” 明 李贽 《四书评·论语·先进》:“‘过犹不及’,夫子亦下 子贡 钳锤。” 清 恽敬 《与来卿书》:“盖知吾壻心性豪奇,必有出流之事,故痛下钳锤耳。”

见“ 钳锤 ”。

外物

(1).身外之物。多指利欲功名之类。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外物不可必,故 龙逄 诛, 比干 戮, 箕子 狂, 恶来 死, 桀 紂 亡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述僧中食论》:“心神所以昏惑,由于外物扰之。扰之大者其事有三:一则势利荣名,二则妖妍靡曼,三则甘旨肥浓。” 唐 高适 《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》诗:“谈空忘外物,持诫破诸邪。” 宋 曾巩 《救灾议》:“先王之於救灾,髮肤尚无所爱,况外物乎!” 明 方孝孺 《赠林公辅序》:“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,自轻者也。”

(2).谓超脱于物欲之外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参日而后能外天下,已外天下矣,吾又守之,七日而后能外物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外物弃志,涤荡机变,忘富逸贵,杜遏劝沮,不恤乎穷,不荣乎达,不戚乎毁,不悦乎誉,道家之业也。” 唐 杜甫 《渼陂西南台》诗:“劳生愧 严 郑 ,外物慕 张 邴 。”

(3).指外界的人或事物。《南史·齐豫章文献王嶷传》:“讯访东宫玄圃,乃有栢屋,制甚古拙,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,非但失之于前,且补接既多,不可见移,亦恐外物或为异论,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?”《梁书·陶弘景传》:“虽在朱门,闭影不交外物,唯以披閲为务。” 唐 元稹 《赠乐天》诗:“不是眼前无外物,不关心事不经心。” 宋 陆游 《感怀》诗:“一窗修灯下,超然傲 羲 轩 。外物自变迁,内景常默存。”

随便看

 
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2-2024 Abctj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1/9 7:11: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