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已快修渠通草径,稍清瘴土净柴门 |
释义 | 已快修渠通草径,稍清瘴土净柴门晁公溯 《观雨》出自宋代晁公溯《观雨》:高阁前临野外村,坐看急雨洒山根。 注释参考通草(1).木通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通草》:“有细细孔,两头皆通,故名通草,即今所谓木通也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通草》﹝集解﹞引 苏颂 曰:“古方所用通草,皆今之木通。” (2).即通脱木。 元 杨显之 《酷寒亭》第二折:“这妇人生的通草般身躯,灯手样手脚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通草》:“今之通草,乃古之通脱木也。 宋 《本草》:混注为一,名实相乱,今分出之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七·通草》﹝集解﹞引 苏颂 曰:“俗间所谓通草,乃通脱木也。” 清 夏仁虎 《旧京琐记·俗尚》:“仕宦平居多著靴,嫌其底重,乃以通草製之。”参见“ 通脱木 ”。 柴门柴门 (cháimén)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,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倚杖柴门外,临风听暮蝉。——唐· 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