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朱门腐鼎俎,天理何茫茫 |
释义 | 朱门腐鼎俎,天理何茫茫黄庶 《送同年张明远之兴州掾》出自宋代黄庶《送同年张明远之兴州掾》:赤髭苦颜貌,我怪意气扬。 注释参考朱门朱门 (zhūmén) 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,表示尊贵 vermilion gates;red-lacquered doors of wealthy homes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the rich;wealthy family鼎俎(1).鼎和俎。古代祭祀、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饔》:“王举,则陈其鼎俎,以牲体实之。” 郑玄 注:“取於鑊以实鼎,取於鼎以实俎。实鼎曰脀,实俎曰载。”《礼记·曾子问》:“ 曾子 问曰:‘大夫之祭,鼎俎既陈,籩豆既设,不得成礼,废者几?’” (2).泛称割烹的用具。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上古有 汤 至圣也, 伊尹 至智也;夫至智説至圣,然且七十説而不受,身执鼎俎为庖宰,昵近习亲,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。” 唐 杜甫 《冬狩行》:“有鸟名鸜鵒,力不能高飞逐走蓬,肉味不足登鼎俎。” 唐 李匡乂 《资暇集》卷下:“必探求珍异,罗於鼎俎之前,竞新其味。” (3).割烹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鸡知将旦,鹤知夜半,而不免於鼎俎。”《周书·晋荡公护传》:“有 李安 者,本以鼎俎得宠於 护 ,稍被升擢,位至膳部下大夫。” 宋 叶适 《治势上》:“虽然,鸟高飞於重云之上,鱼深游於潜渊之下,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。” 天理(1) [natural's law]∶自然法则;天道,天然的组织结构 依乎天理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 (2) [heavenly principles;moral principles]∶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lun1-1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,把它叫做“天理” (3) [moral principles;morality]∶道义 (4) [nature;natural instincts]∶天性 详细解释(1).天道,自然法则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夫至乐者,先应之以人事,顺之以天理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知己赋》:“谈天理之开基,辩人道之始终。” 宋 李格非 《洛阳名园记·大字寺园》:“其水其木,至今犹存,而曰堂曰亭者,无復彷彿矣!岂因於天理者可久,而成於人力者不可恃邪?” (2). 宋 代理学家把封建lun1-1理看作永恒的客观道德法则,称“天理”。 宋 朱熹 《答何叔京》之二八:“天理只是仁、义、礼、智之总名,仁、义、礼、智便是天理之件数。” (3).泛指道义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四:“自道神鬼莫测,岂知天理难容?”《红楼梦》第六八回:“婶娘怎么样待你?你这么没天理,没良心!” 洪深 《贫民惨剧》第三幕:“天理良心,做这种的事情!” (4).犹天性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夫物之感人无穷,而人之好恶无节,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人化物也者,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。” 孔颖达 疏:“理,性也,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絶矣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道意》:“诱于可诱而天理灭矣。” (5).星名。《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魁中四星,为贵人之牢,曰天理也。” 茫茫茫茫 (mángmáng) 辽阔旷远的样子;模糊不清楚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;vast 长天茫茫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野茫茫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杂歌谣辞·敕勤歌》 夫之茫茫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