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梵志放花常恨晚,士师分鹿又成非 |
释义 | 梵志放花常恨晚,士师分鹿又成非陆游 《书意》出自宋代陆游《书意》:疏慵久已卧郊扉,暂出人间辄免归。 注释参考梵志(1).梵语意译。指婆罗门。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。《旧唐书·西戎传·天竺》:“俗皆徒跣。衣重白色,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。”《翻译名义集·外道》:“婆罗门……其人种类,自云从梵天口生,四姓中胜,独取梵名,惟五 天竺 有,餘国即无。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。” (2).梵语意译。古 印度 一切“外道”出家者的通称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六:“梵志者,是一切出家外道。若有承用其法者,亦名梵志。” 南朝 梁 萧统 《同泰僧正讲》诗:“若人聆至寂,寄説表真冥;能令梵志遣,亦使群魔惊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健驮逻国》:“初,尊者( 脇尊者 )之为梵志师也,年垂八十,捨家染衣。” 宋 陈善 《扪虱新话·<原道>闢佛老》:“如《寳云经》所説,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。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、尼犍就学经法,精进勇猛,细密威仪,胜彼外道。” 士师(1).亦作“ 士史 ”。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。《周礼·秋官·士师》:“士师之职,掌国之五禁之灋,以左右刑罚:一曰宫禁,二曰官禁,三曰国禁,四曰野禁,五曰军禁。”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今有sha1-1人者,或问之曰:‘人可杀与?’则将应之曰:‘可。’彼如曰:‘孰可以杀之?’则将应之曰:‘为士师,则可以杀之。’”《鹖冠子·王鈇》:“不待士史, 苍頡 作书,故后世莫能云其咎。” 陆佃 注:“士,李官也。太古无法而治,不立士史,不造书契,而至德玄同,使由之者不能知,知之者不能名,尚何议其咎也哉。”《孔子家语·致思》:“ 季羔 为 卫 之士师,刖人之足。” 王肃 注:“狱官。” 章炳麟 《官制索隐》:“盖太古治民之官,独有士师而已……邦国有狱,士师遣其属官就地听之。” (2).兵众,军队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;前有士师,则载虎皮。” 郑玄 注:“士师,谓兵众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士师,兵众也。虎是威猛,亦兵众之象。若见前有兵众,则举虎皮於竿首,使兵众见以为防也。” 孙希旦 集解:“愚谓既言车骑,又言士师,则士师谓徒兵也。” 南朝 宋 颜延之 《阳给事诔》:“士师奔扰,弃军争免,而 瓚 誓命沉城,佻身飞鏃,兵尽器竭,毙于旗下。” 分鹿(1).《列子·周穆王》谓: 郑 人有薪于野者,毙奔鹿而藏诸隍中,覆以蕉叶。俄而忘其藏处,遂以为梦。而沿途诵其事。傍人有闻者,因其言而取之。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。次日晨按所梦往索,及涉讼。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。后因以“分鹿”喻将真作梦,将梦作真,错乱颠倒。 宋 黄庭坚 《和刘景文》诗:“分鹿谁觉梦,亡羊路南北。” (2).犹逐鹿。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,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。 宋 刘克庄 《贺新郎·题蒲涧寺》词:“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,山下瓜犹未熟。过眼见、羣雄分鹿。”参见“ 逐鹿 ”。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