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衣冠济济归儒学,俎豆诜诜得古风 |
释义 | 衣冠济济归儒学,俎豆诜诜得古风曾巩 《和孔教授》出自宋代曾巩《和孔教授》:治烦方喜众材同,坐啸南阳郡阁中。 注释参考衣冠济济犹言衣冠楚楚。 宋 曾敏行 《独醒杂志》卷十:“衣冠济济,仪貌鏘鏘,彼何人斯?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四回:“次日清晨, 孙权 升堂。左边文官 张昭 、 顾雍 等三十餘人;右边武官 程普 、 黄盖 等三十餘人:衣冠济济,剑佩鏘鏘,分班侍立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八回:“各人分着帮,摆设了猪羊祭筵,衣冠济济在那里伺候。” 成语解释犹言衣冠楚楚。 宋 曾敏行 《独醒杂志》卷十:“衣冠濟濟,儀貌鏘鏘,彼何人斯?”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四回:“次日清晨, 孫權 升堂。左邊文官 張昭 、 顧雍 等三十餘人;右邊武官 程普 、衣冠济济出处《诗经?曹风·蜉蝣》: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唐·张昭《郊庙歌辞·周朝飨乐章·忠顺》:“衣冠济济,钟磬洋洋。令仪克盛,嘉会有章。”使用例句各人分着帮,摆设了猪羊祭筵,衣冠济济的在那里伺候。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八回儒学(1).儒家学说;儒家经学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世之学 老子 者絀儒学,儒学亦絀 老子 。”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上·李郃》:“父 頡 ,以儒学称,官至博士。” 唐 韩愈 《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》:“皇考讳 郇 ,以儒学进,官至侍御史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自 太宗 崇奬儒学,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。” (2). 元 、 明 、 清 在各府、州、县设立的供生员修业的学校。《元史·选举志一》:“依儒学、医学之例,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。”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腐叹》:“自家 南家府 儒学生员 陈最良 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捷报贵府老爷 杨 讳 允 ,钦选 应天 淮安府 沭阳县 儒学正堂。” (3).指儒家学者。如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元史》等皆有儒学传。 俎豆俎豆 (zǔdòu) 俎和豆,古代祭祀、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dish and platter 指奉祀 offer sacrifices to 俎豆千秋诜诜(1).众多貌。《诗·周南·螽斯》:“螽斯羽,詵詵兮;宜尔子孙,振振兮。” 毛 传:“詵詵,众多也。” 郑玄 笺:“凡物有阴阳情慾者,无不妬忌。维蚣蝑不耳,各得受气而生子,故能詵詵然众多。”一说为和集貌。 朱熹 集传:“詵詵,和集貌。” 唐 张说 《四门助教尹先生墓志》:“詵詵青襟,有所仰矣。” 王闿运 《<衡阳县志>序》:“廉孝詵詵, 湘 门排云。” (2).和集貌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引 晋 闾丘仲 《三月三日应诏诗》:“光光华輦,詵詵从臣。” 古风古风 (gǔfēng) 古人之风。指质朴淳古的习尚、气度和文风,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ancient customs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,古风犹存 诗体名。即古诗、古体诗 a form of pre-Tang poetry,usu.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