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校 |
释义 | 校拼音:xiào jiào ,部首:木, 卷号:六上,反切:古孝切 校說文解字校木囚也。从木交聲。 校說文解字注木囚也。 段注:囚,繫也。木囚者,以木羈之也易曰:屨校滅趾。何校滅耳。屨校,若今軍流犯人新到箸木鞾。何校,若今犯人帶枷也。此字似當與下文械杽等篆爲伍矣。《周禮?校人》注曰:校之言挍也。主馬者必仍挍視之。校人,馬官之長。【按】此引伸假借之義也。陸德明曰:比挍字當從手?。張參《五經文字?手部》曰:挍,《經典》及《釋文》或以爲比挍字。案《字書》無文。張語正謂《說文》無從手之挍也。故唐石經考校字皆從木。用張說也。但訂以《周禮》鄭注。則漢時固有從手之挍矣。比挍字,古葢矣正文。較榷等皆可用。 從木。交聲。 段注:古孝切。二部。 校说文系传木因也。從木交聲。 鍇注:臣鍇按:校者,連木也。《易》曰:「何校滅耳?」此桎也,屨校,滅趾梏也。又《漢書》:「校獵。」謂連接木以闌禽獸。又軍中有校隊,亦是也。木缶者,謂以木爲缶形相連接也。韓信以木罌渡軍,義亦相類也。 |
随便看 |
《说文解字》内容共十五卷,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,字头以小篆书写。此书编著时首次对“六书”做出了具体的解释,逐字解释字体来源;第十五卷为叙目,记录汉字的产生、发展、功用、结构等方面的问题,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。《说文解字》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。全书共分540个部首,收字9353个,另有“重文”(即异体字)1163个,共10516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