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排云止殊庭,备物俨神道 |
释义 | 排云止殊庭,备物俨神道王汶 《水心先生墓下作》出自宋代王汶《水心先生墓下作》:排云止殊庭,备物俨神道。 注释参考排云排开云层。多形容高。 晋 郭璞 《游仙诗》之六:“神仙排云出,但见金银臺。” 南朝 梁 沉约 《咏孤桐》:“ 龙门 百尺时,排云少孤立。” 唐 羊滔 《游烂柯山》诗之二:“亙壑躡丹虹,排云弄清影。” 明 刘基 《戏为雪鸡篇寄詹文同》诗:“雪鹤排云舒六翮,长鸣远逐 浮丘伯 。” 郭小川 《战台风》诗:“红旗般的太阳,排云拨雾飞身大海间。” 殊庭(1).异域。指仙人的居处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上亲禪 高里 ,祠 后土 。临 渤海 ,将以望祠 蓬莱 之属,冀至殊庭焉。” 司马贞 索隐引 服虔 曰:“殊庭者,异也,言入仙人异域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读<汉武帝纪>》诗:“上药行当就,殊庭庶可期。” (2).旅馆。 唐 严武 《酬别杜二》诗:“并向殊庭謁,俱承别舘追。” 仇兆鳌 注:“殊庭、别舘,中途止宿之所。” 备物(1).备办各种器物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备物致用,立成器以为天下利,莫大乎圣人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谓备天下之物,招致天下所用,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。”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,故求备物,不求丰大。”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虽未备物,神明其舍诸。” (2).指仪卫、祭祀等所用的器物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“备物典策,官司彝器。”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:“当谓国君威仪之物,若今繖扇之属。” 王引之 《经义述闻·春秋左传下》“备物典策”:“备物即服物也。经传多言服物……‘服’与‘备’古字通。”《文选·干宝<晋纪总论>》:“始当非常之礼,终受备物之锡。” 张铣 注:“备物,谓祭器之物。”《梁书·皇后传·高祖丁贵嫔》:“遗备物乎营寝,掩重閽於窒息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成帝咸康七年》:“备物典策,皆从殊礼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余谓车輅、旂章、弓矢、斧鉞,皆可以言备物。” 神道(1) [legend of ghosts]∶民间指鬼神祸福的迷信说法 (2) [gods] [口]∶指神灵 (3) [tomb passage;path leading to a tomb]∶又称“墓道” (4) [one's manner isn't normal] 〈方〉∶形容言谈举止不太正常 这个人有点儿神道,托他办事大概靠不住 详细解释(1).神明之道。谓鬼神赐福降灾神妙莫测之道。《易·观》:“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微妙无方,理不可知,目不可见,不知所以然而然,谓之神道。”《文选·王延寿<鲁灵光殿赋>》:“敷皇极以创业,协神道而大寧。” 张载 注:“协和神明之道,而天下大寧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正纬》:“夫神道阐幽,天命微显。” 鲁迅 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第五篇:“﹝ 干宝 ﹞尝感於其父婢死而再生,及其兄气絶復苏,自言见天神事,乃撰《搜神记》二十卷,以‘发明神道之不诬’。” (2).犹神术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左慈》:“少有神道。尝在司空 曹操 坐, 操 从容顾众宾曰:‘今日高会,珍羞略备,所少 吴 松江 鱸鱼耳。’ 元放 ( 左慈 )於下坐应曰:‘此可得也。’因求铜盘,贮水,以竹竿饵钓於盘中,须臾引一鱸鱼出。” (3).神祇;神灵。 唐 韩愈 《禘祫议》:“禘祫之时, 献祖 宜居东向之位, 景皇帝 宜从昭穆之列。祖以孙尊,孙以祖屈,求之神道,岂远人情?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﹝ 周憬 ﹞临死谓曰:‘ 比干 , 紂 之忠臣也;倘神道有知,明我以忠见杀。’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正月十八日, 铁溪 里的‘神道’出现,满城人家,家家都要关门躲避。” (4).墓道。谓神行之道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太夫人 显 改 光 时所自造塋制而侈大之。起三出闕,筑神道。”《后汉书·中山简王焉传》:“大为修冢塋,开神道,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数。” 李贤 注:“墓前开道,建石柱以为标,谓之神道。” (5).俗语。谓了不起,有本领;精神强悍。如:这个小孩真神道。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收录1526444个古诗文名句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诗词名句的赏析及注释,是古诗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